最近看了好几部所谓的贺岁片,花木兰、我的唐朝兄弟、三枪拍案惊奇,贺岁不贺岁那是扯淡,雷同的是无一例外都让我惊奇,国内电影没有最烂,最有更烂。
此前,因为春哥我想当然认为十月围城肯定会是超级烂片,但让我惊奇的是在一片烂片汪洋中,豆瓣的评分居然有8.5。虽然豆瓣的评分已经不靠谱好一段时间了,但我看到几个俺喜欢的豆油在那发文叫好,不由春心荡漾。
刚好昨天恰逢会员半价,于是我屁颠屁颠地扯着老婆扎进电影院去了。完场后,我心满意足地觉得这票价捡了便宜,尽管影城还是从我身上占便宜了。
恶俗的剧情介绍是1906年孙中山召集全国革命代表到香港开会,面临清廷刺杀,几位义士被召集起来保护孙中山的故事。在这样的设定下,大人物是不能死的,于是义士们前仆后继成为炮灰就是必然的。
但是,这个介绍是很不靠谱的,虽然大人物肯定不会死,炮灰多多那是一定的,但是这些人参加保护孙中山的动机却各不相同,甚至大部分根本不知道要保护的是谁。而这些牺牲者的成分也相当有趣,除了一个热血青年学生,无外乎市井之徒而已。市井之徒这个词在某些人眼里可能不乏贬义,但维系这个社会运转的恰恰是这些草民,影片在每个人壮烈时都用字幕给出生卒年份,似乎也有为无名者正名的意思。这些人不知道什么是革命,也不知道为谁而死,让他们走到一起的,也许就是个“义”字。而这些人的牺牲,在孙中山“欲求文明之幸福,必经文明之痛苦,这痛苦,就是革命”的话语中统统被收容。不管是自发还是自觉,曾经为文明殒命者,都值得我感佩万分,虽然这文明之光至今依然如此微弱。
炮灰虽然终究难免成灰,但生前却依然鲜活依然各有悲喜,影片前半部一一道来,算得精彩纷呈。孙中山上岸之后,敌我双方正面交锋也是惨烈刺激,个人看得最爽的是甄子丹VS康李那段,那架子可不是花的,黎明虽然玉树临风到掉渣,和甄子丹比动作戏那是差距大大的。
胡军出演的阎孝国也很值得揣摩,我不愿意叫他做反派,他其实也是满腔热血,也想精忠报国。他曾受过良好的西式教育,惟其如此,让他坚定地认为这些不足以救中国,靠孙中山陈少白这些人,中国必亡,孙中山在其眼中已成妖孽,必欲处之而后快,但是他执着于自己的正义的时候却不知道自己站在了历史的对立面。
此外陈少白说人人生而平等,民主就是少数服从多数我是不同意的,我觉得民主的本质更应该是能够保护弱者的权益。如陈先生所言,当权者要制造多数局面还不是小菜一碟。
历史悠悠已过百年,李重光说我一闭上眼睛就想象中国的明天,而我们今日之中国,恐怕不会是这少年想象中样子。我闭上眼睛,继续想象明天的文明。